改革開放中奮勇前進的東隆
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浩蕩東風,加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,也孕育著上海東隆公司破土而出。當年年初,經當時的商榻黨委、中國招商引資,東隆作為引進項目,與香港家公司合資成立了上海東隆羽絨制品有限公司,成為當時商榻地區大的個滬港合資項目,在青浦尤其在商榻引起轟動。
經過上級批準,東隆公司于1992年8月8日奠基,歷時半年和以后的擴建基建,個占地160余畝的東隆總廠生產基地頗具規模,屹立在淀山湖畔商周路288號。經過東隆人15年多的奮斗,現今的東隆公司不斷發展壯大,早已跨入上海工業500強前200位,成為全國聞名的羽絨制品企業。
在創業的前幾年,公司由于經營不善并不景氣,時不得不靠銀行貸款過日子,高峰時貸款總數超億元,公司人心不穩,產值利潤徘徊不前,與規模型企業該有的社會效應,經濟效益相差甚遠。
面臨此種狀況,當時的商榻鎮黨委、中國通過與港方協商,決定調整合資股份,港方由60%調整為20%,中方由40%調整為80%,同時確立了以郭連學為的經營層重要導地位。1997年5月,東隆公司由滬港合資改變為滬港合作企業,由郭連學為的經營層19名干部和80余名員工骨干認股出資組建了上海中翎投資公司,與港方合作經營東隆公司,鎮中國撤離了鎮集體的投資股份。1997年12月28日,公司召開股東會議,宣布東隆轉制為股份制企業,郭連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。
改革的治好性,調動了廣大員工和經營層管理者的積性,為東隆的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。以郭總為的導層,貫徹“發展是硬道理”和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,十多年如日,真抓實干,堅定信心明目標,毫不動搖抓發展。圍繞“創東隆品,讓客戶滿意,爭同行先,樹社會形象”的經營理念,從強化企業管理著手,狠抓規范運作,狠抓員工隊伍、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,講誠信、抓質量、樹品、塑形象,使東隆公司年個樣,年年跨大步,公司銷售收入、利潤、稅收、出口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呈跳躍式上升。其中銷售收入由1998年的1.5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2.98億元,利潤從不滿千萬增加到1.3億元,均比1998年翻了三翻(尚不包括外地企業)。東隆羽絨被、羽絨服被評為上海名產品。
特別是近幾年,東隆在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,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方針,走外延發展和內涵挖潛并舉之路,堅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起抓,加大投入力度,擴大生產規模,強化品意識,使公司走上了良性循環之路,受到當地中國和社會的好評,東隆的知名度不斷提升。
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,公司提出了“小批量、多品種、高質量、廣市場”的經營策略,大力發展床上用品、家居用品和服裝系列新產品,以新款、潮流、大方、美觀的新款產品迎合市場需求,開展了“管理年”、“質量年”等活動,利用公司資源、人才、品等勢,在鞏固總廠及江蘇啟東、海門、安徽銅陵等原有企業的前提下,還在安徽銅陵、山東郯城、安徽無為新建了三個上規模的企業,并在青浦工業園區開辦了服飾設計、生產專注廠,注冊成立了東隆紡織品公司、高瑪公司、舒草公司等幾家以內銷為主的分公司,擴大生產能力,調整產品結構,拓寬內外銷渠道,為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。目前整個公司包括外地企業生產廠家的占地面積已超過550畝,員工人數已超過7000名。年銷售收入將突破16個億。
盡管發展中面臨不少不確定因素,東隆人將以時俱進,把握商機,堅定信心,克服困難,迎難而上,東隆的明天定更美好!